服装设计论文合米乐集12篇

  服装设计       |      2023-05-23 23:01:38

  米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装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服装设计成为一种行业,服装设计师争相斗艳。服饰的学问被不断丰富起来。

  中国传统服饰,是指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也就是 56 个名族内习以为常的服装穿着款式。每一个名族都有每一个名族的服装特点。这些服饰被称为中式服饰,例如:汉族服饰,苗族服饰,满族服饰,蒙古族服饰等等,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分别代表本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米乐,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西方服饰进入中国,中国的民族服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汉族服饰。西方服饰崇尚简洁,图案新意,多有印花,能够大量的机器生产,这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服饰大多由手工加工,针织刺绣有着很大的区别。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汉族服饰也开始简化装饰,不再如此繁琐,而是在特定部位留有刺绣。

  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视野时,就倍受我们的关注,我们推崇西方浪漫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却盲目效仿西方,不懂得实事求是,一味推洋。在传统服装界也同样有这样的现象,西方服饰固然有它设计的好处,这就让众多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忘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本质,忘记了那些条框中蕴含着的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这些中国服装设计师们一味地效仿西方的服装特点,甚至为了跟上国际的潮流,完全抛弃了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文化,中国人失去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服饰,让世界渐渐淡忘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服饰装束。中国传统服饰越来越西方化,责任不能全都怪在设计师头上。毕竟有需求才能生产,中国人崇洋的情节也是导致中国传统服饰越走越远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化席卷全国,如今互联网时代各国文化能够随时随地展现在眼前。其实既然我们喜爱西方文化,认为西方文化有它的独到之处,那么为什么不秉承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既然避免不了,为什么接受他们呢?闭关锁国让自负的中国人与世界隔离,落后了世界大步,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外来文化不能一味摒弃,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服装文化融入进现在服装设计中,既可以满足现代人追求时尚潮流的需求,又可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能够看到我们的文化内涵,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朵璀璨的明珠。我们更要坚信中国的传统文化服饰特色也是世界服装中可以独领风骚的一部分。

  款式作为服装的整体格调,是服装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款式十分多样,单单是女款上衣,就可以分为许多款式,比如说短款,修身,宽松,中款等等。

  西方款式多为轻便自然,比较少一些条条框框,不必要的装饰也是极少,更不会为了所谓的装饰而给穿着带来不便,这就和中国传统服饰有了很大的区别。中国传统服饰比较多的是注重仪式感,不必要的装饰比较多。而且喜欢在服饰的边缘多加一些传统的名族吊坠,这样的添加确实能将服饰的美观和协调程度大大的提升,但是却大大地降低了服装的使用度。在生活中,穿着这些服装很容易带来不便,而且因为制作大多是需要人工,所以非常费时费力,损耗大的情况下,这些服饰的实用率就大大地降低了。西方服饰制作简单,可以大批量生产,中式服饰多叠叠盖盖,穿着起来不方便不清凉。所以如果能将西方服饰的轻便款式融入进中国服饰中,不失为一种取长补短的好办法。

  也就是说,在保留民族服饰传统款式的同时,减少用料和不必要的挂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又可以更加方便人穿着,又能够保留传统服饰的款式特征。

  中国传统服饰大都习惯运用针织刺绣的方式,制作服装。刺绣作为中国特有的装饰方式,不仅在文化内涵上有非常深厚的底蕴,而且在制作工艺上也一直是倍受世界关注的焦点。刺绣工艺复杂,秀出来的图案逼真漂亮,有着非常实在的感觉,蕴含着中国传统美的境界。这是西方印花没有办法达到的效果,所以在面料方面,我们可以继续秉承我们针织技术所创造出来的细腻,柔滑。平润的布料传统当然也可以适当的运用机器作业,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一定的成本。

  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抛弃刺绣这一传统技法,应该发扬光大,刺绣不仅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技艺中的女红,更是孕育这中国山水真实,美丽无暇的一面,是绝对需要推崇的。

  装扮配饰如果搭配得好能够很好地为服装加分,但是如果胡乱搭配,却是给服装大大减分的罪魁祸首,此外西方服饰多崇尚精细,做工精美的精品装饰进行搭配,而中国多用珠宝,美丽大方。这一方面各有千秋,若能将中国的珠宝装饰做一些精细的雕刻处理,不仅能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服饰严谨,精美的特点,也可以增加整体服装的可读性。另外,加一些水晶和钻石的搭配,更显得中国传统服饰的雍容华贵。如何将西方配饰特点完美地融入进传统服饰设计中,是一个值得中国传统服饰设计师深入探索的课题。

  五彩斑斓的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在服装设计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崇洋而忘记了自己传统的服饰特点,而应该相互结合,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让我们中国特色服装文化树立在世界服装文化之林。

  服装设计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借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谈论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借鉴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民族元素。让学生在互动谈论的过程中认识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深刻含义,从而提高设计能力。

  少数民族背景文化的学习是学生有效应用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基础和前提,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了相关的学习和认识,才能真正理解服饰图案上表达的意思,学生通过这些背景文化与自己设计的服装结合在一起,增添服装的艺术含义。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背景文化:首先是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有大致的了解,再展示国内知名设计师应用民族服饰图案的例子;其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到云南、甘肃、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亲身感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服饰图案背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是增设理论课程,服装设计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但是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服装设计作品中体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魅力。

  学生要想真正灵活应用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图案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无时不刻处在少数民族文化的氛围中,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民族文化。教师可以在《图案设计》等基础课程中,让学生对原本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进行创新。学生首先收集各种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研究之后确定自己的设计思路,再利用变形、提炼等方式进行再创造,最后是将创新过后的服饰图案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创新、以及应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了自己的借鉴能力以及设计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个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加入到服装设计中,鼓励学生在原本民族服饰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学生在平时的设计中加强民族服饰图案的应用,才能提高借鉴能力和设计能力。

  高等教育的服装专业是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衍生出艺术学设计类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和工学纺织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学科。两个学科虽有不同的侧重,但相互交融都涉及到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色彩学等要素。可以说,服装设计就是“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笔者认为,应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大关于服装的审美和品味教育,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避免高考后填报志愿时的盲目,进入大学后也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还可以树立青年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如下:首先,大多数的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大一新生在入学时几乎对服装一无所知,这就使得大学的服装专业必须从基础的服装艺术教育开始,进而再进行服装技术(技能)教育。基础的服装艺术教育势必会挤压一部分技术(技能)教育的课时。由于到大学阶段(18岁后)已经过了培养审美的最佳时期了,这时再进行服装艺术教育可谓事倍功半。笔者认为,可以提早至高中实际进行初步的服装审美和拼配的熏陶,使学生进大学后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大学的服装教育从形式美的法则开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后,可快速地进入服装技术(技能)教育。将服装的基础知识下沉至高中完成,则大学教育可从一个较高的起点继续进行,节约了基础教育的时间,增加了技术(技能)教育的课时,从而更加从容地提高了职业教育品质。其次,现在我国青年的整体品味和审美不是很高。青年人中“颓废”“邋遢”“不修边幅”“个性(非主流)”的现象常常见于报端。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其青春期时段,我们的审美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并没有被重视。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属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着力学生的审美培养,可以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树立高品位的审美。无论学生在大学选择何种专业以及毕业后选择什么工作,高品味的审美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气质和形象,也容易在社会中形成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现今无论高中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提倡实践教学,高中美术课或大学服装专业亦不能例外。

  以同一个主题、高中阶段的学生作品来做分析,总结归纳出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然后策划一组可行的活动方案,最后争取以动态服装秀来展示成果,形成专题化的教学模式:1)灵感源的寻找,帮助学生发现细微之处的美妙,城市排水管道中的闪烁物质都可以让设计师产生设计的灵感;2)款式设计,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服装款式类型,拓展轮廓的造型线)笔者设计,体验设计师的感觉,统筹兼顾,提高鉴赏和动手操作能力;4)市场反馈,让学生们形成一个选购团体,得票最多的就是最具有市场性的服饰,其初步设想,可以调整和改变。项目组结合专业特点,将高中新课程美术课与通用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模块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不仅尝试了学科整合的研究,同时将各学科之间的优势突出并形成互补。曾做过“寻找设计灵感源”“服装外轮廓设计”“服装再造设计”区级观摩课、校创优课;在授课中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效果图的绘制、立体纸模的制作、服装再设计(改制设计)、主题的综合设计。例如,在《寻找设计灵感源》这部分内容中,前四节课让学生学会如何寻找灵感源,再结合所给设计元素完成一款服装的设计。这样,做出的服装可能会有些粗糙或不成熟,但是对于以了解和提高审美品味为主要目的的高中美术教育显然是可以接受的,且可以使得学生体验跨学科教学之互补、优势、专业技能等方面之美,降低因学科区分而带来的专业弱化之困。

  大学的服装专业教学,可以采取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实践(实习)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课堂理论主要进行服装设计的艺术教育和一定的服装工艺制作技术教育,而由于服装专业的特点,课外各种实践(实习)活动对学生的专业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专业的魅力。因而,大学服装教育应该是课堂讲授艺术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提高技术的模式。一个专业会有若干个不同的就业方向,增加时间会对他们未来的就业选择有一些引导。让大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进行专业实践;使学生能够恰当地使用设计或工艺的术语,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和设计作品;灵活选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和加工方法,根据功能和审美要求,有创意地完成一件设计作品。这样,才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髓和实施方案。

  服装卖场是服装企业、销售部门及个人按照一定的功能和目的,利用展示空间、道具,有序地安排和陈列服装服饰,借助装饰、照明、音响等手段,营造出的商业空间环境,通过所创造的展示空间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服装服饰展现给顾客,并力求对顾客心理、思想与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最终说服消费者而完成购买行为场所。在服装销售中,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开始通过服装卖场来树立品牌形象。今天的服装卖场已经不仅仅是服装服饰销售的场所,更是一个展示品牌个性与特色,使销消费者在浏览与购买服装服饰的同时更能深感美的享受和愉悦的精神体验场所。服装卖场现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服装企业和服装品牌的“名片”之一。

  服装卖场定位就是服装企业的销售部门或商家要充分合理地分析自己所销售的服装服饰品牌构成、档次、形象、销售模式等内在因素,同时还要认真地准确地分析卖场的档次、卖场所处的商业环境、顾客群体的构成,以及同一卖场的其他商品的类型特征等。要做到这些因素与自己的销售的服装特点、风格和营销策略相适合。常言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服装卖场定位不仅包括服装自身的风格定位,还包括强势消费目标顾客群的定位。如销售对象是白领阶层还是一般的工薪阶层;是大学生还是普通市民等等米乐。如果只是一味地考虑卖场环境的良好、客流量大等外在因素而不能科学的、合理的与自身品牌特征、价位等相称的服装卖场选址、定位和设计等,必将事与愿违。服装卖场定位应符合专业人士所说的“三适合”——与商品适合、与顾客适合米乐、与条件适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们所接受的全部信息当中,有83%源于视觉,11%来自听觉。因此可以把视觉影响看作是一种诱因,它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反应,促使顾客产生购买动机。无论顾客是否真的购买了服装服饰品,这种影响都会给之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之成为潜在的消费者。服装是时尚性、流行性极强的物质载体,而对美的追求和拥有是每个顾客所期待的。服装卖场大到整个卖场,小到一个展柜,甚至一个衣架的造型、风格特征都应有较高的设计含量和艺术审美价值,并能充分体现时尚。服装卖场展示设计就要充分运用以上原理,借助形象化的设计语言,对服装品牌及企业文化加以阐述和说明,从而实现与顾客的沟通,以此向顾客传达产品信息、服务理念和品牌文化,并达到促进服装销售、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服装卖场空间可以根据服装品牌销售空间的构成、面积的大小、形体的状态等加以规划和布局,要从实际需求与视觉心理,以及不同空间关系间组合的特点等方面加以统筹考虑。对于服装卖场空间来说,一般分为视觉空间、心理空间和人机功能空间等几个方面。服装卖场的视觉空间应讲究开阔感,通透的空间容易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舒适感。为了增加这种感觉,可利用照明和壁镜等设备来实现;心理空间是指观众对服装卖场空间的心理体验是放松还是紧张;人机功能空间也叫生理空间,要按照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进行设计,使消费者自如地观看与选择服装产品空间布局,是服装企业零售终端展示设计的关键因素。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可以提高服装卖场有效面积的使用水平和营业设施的利有率,还能为顾客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使顾客获得购物之外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某种满足。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服装卖场空间是包含于公共空间之中的,如大的服装商场、商厦。因此必须对公共空间进行一定的隔断处理,从而营造出一定的卖场空间归属感。在进行服装品牌的卖场设计时,卖场的设计者应充分利用展板、衣架、服装模特架等物体进行开放式布置,以利用封闭性原则使消费者形成完整的视觉空间感。在进行空间界定时,一般可采用明示的手法,如护栏、隔断、展台等,还可以采用暗示的手法,如地面色彩与吊顶造型,灯光局部照射等手法。

  服装卖场空间的具体布局一般包括:卖场的门面、壁面、柱面、橱窗,以及组合于其中的展示台,陈列架、储藏柜、展示模特等等。服装卖场的墙壁是卖场布置的主要部分,壁面既是空间的分隔面,又是顾客视线的终点,是整个卖场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区,应放置整个卖场该季需推出的主打产品,也可以是品牌定位或传达品牌应季风格特征的主题概念的布局。此外,应该充分利用壁面的高度和面积,挂放醒目的服装产品,使顾客的视线集中于此。壁面中的正面也是卖场的正面,在规划时更应该重点考虑,其要旨是:开阔、通畅,尽量面向主通道,让顾客一眼就可以看出服饰的特点。服装展架、展台是由人为设置的空间结构组成,因为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常常成为视觉中心和营造气氛的“主角”,所以不能不重视。由于它不属于建筑结构,所以在使用时可以十分灵活,可根据具体的需要决定其设置的位置和形式。在设计与摆放使用时,应该注意之高度,方便顾客拿取服装,也就是说必须是人性化的设计。

  服装卖场的服装陈列和服装本身一样吸引消费者。将服装进行科学合理而艺术化地分类陈列摆放,能给顾客的顺利选购和卖场有效管理等带来方便;还有,在卖场里做一些必要的装饰衬托,艺术化地强化服装的主题,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卖场的服装展示形式应是多样的、立体的、艺术化的。另外,服装卖场里配以高雅合适的音乐,温馨和谐灯光,主题鲜明的影像等都能更加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升卖场的品位,增强品牌的可信度。卖场橱窗更是介绍和宣传服装产品的极佳广告形式。运用主打产品,通过布景、道具和背景装饰,配以合适的灯光、色彩及文字说明等而形成的卖场橱窗会无声地向顾客讲述着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服装卖场工作人员的服务是卖场的灵魂,它决定了服装卖场的整体质量。上档次的服装卖场应从服务人员的外在形象、穿着打扮、举止言谈,以及文化修养、审美道德等各个方面进行要求,并使之具有很高的服务水平。店员整齐统一的着装,甚至全部穿戴所销售的品牌服饰,能给顾客步入卖场就产生较高的信誉度和亲和力,并让消费者留下卖场管理规范、制度严谨等积极印象。另外,穿戴所销售的品牌服饰的卖场服务人员本身,是卖场及销售服装的形象大使,是最直接的品牌广告。当然,卖场工作人员的着装风格必须与卖场的环境、所销售的服装品牌个性相一致。另外,服务人员在给顾客提供服务的始终都应心平气和、面带微笑地与顾客交流,是介绍商品,让消费者了解品牌、比较和评价商品,进而主动的接受服装产品。而不是推销、强迫顾客。卖场的服务人员通过合理地借助语言、包括有效的肢体语言表达对顾客的真诚、关怀和理解,包容顾客的挑剔甚至和批评等。不管顾客最终实现消费与否,真正让消费者在步入卖场的那一时刻开始,心情始终是愉悦的,并真正感受到在消费商品同时更是在享受服务。

  服装卖场是服装品牌进行的二次装饰和销售,这种包装更多地体现在对服装以外因素的把握上,近几年,服装品牌的竞争由产品升级到买场的竞争,在给消费者带来体验的同时,扩大了商家的利润,良好的卖场氛围无疑会增加消费者试衣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购买的机会。服装卖场的设计是艺术性和功能性更是商业性的结合,是服装企业商品的扩展和延伸,是服装品牌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服装卖场设计和服装品牌一样成为人们生活品位,身份地位的象征,是服装企业“无字的名片”。

  [3]李喻军:现代展示艺术设计[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1.2中间层:符号的转换符号作为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志物,是表述、传递信息的关键。符号是能够被感知的客观形式,是精神外化的呈现,符号的应用是对原有抽象事物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建立知觉符号与被反映物之间的联系,并呈现在人们的视觉、触觉之中。在服装设计中产品如同语言一样,具有符号的特性,用来传达意义。服装的产品语义学就是将产品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外在形式传达产品的意味,将产品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同等重视起来,强调意义的传达,并将文化、心理、象征等信息的包容作为评价产品的重要标准。形式元素和处理手法通常被看作语义传达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在服装设计中,可以采用拆解、指代、简化、借用等符号转换方法表现中国美学的精神和意境。拆解是将整体分割或打散为多个不同部分或单位,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分解成单形、元素等。在服装中,可以将具有一定含义的纹样进行拆分再重新组合,以新的组成形式运用在设计中。指代是运用抽象的表现形式来象征具体事物,例如在礼服设计中常运用大红色,以“中国红”传达吉祥寓意。简化是将传统的形象或元素进行提炼,通过设计元素单纯化、组成形式简约化来适应当代生活节奏,删繁就简使设计表达更精准、明确。在服装设计中,常常对繁复的传统图案进行简化,保持其神韵和意义的同时增加现代感,契合当下的审美与需求。借用是在传统中寻求与产品的外在特征和表现手法相似的部分,以此作为参照进行变化和创造。在服装设计中可以借鉴具有特定意义的传统服饰的形制、结构以及工艺的创作手法,通过适度的改造运用在现代服饰中。中国美学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其在表现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设计和转换手法,通过将中国元素进行再加工,或创造相关符号,使其具有高度概括性和适用性。

  1.3内核层:意境的表达“意境”是中国美学和艺术创作有的核心概念,历来被视为最高的美学追求。意境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出的艺术形象,是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是人与物之间情景交融的感受,是造物艺术的灵魂。意境的营造是服装设计的难点所在。服装设计师通过对社会文化的观察和感悟,凭借着艺术修养,在头脑中形成所要表达的精神意蕴,进而通过服装的外在要素及穿着服装时的状态体现出来,这种动与静、形与神的结合是对服装意境和着装气质的全面表达,带给人想象的空间。服装设计的意境需要通过“动”与“静”的协调来实现。孟浩然曾写道:“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生动描述了服装在动态与静态中表达的意境。中国美学注重服装的造型与人体的关系,服装以人体为依托,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预留空间和独立结构,在人的行走活动中,服装自然产生褶皱、垂坠和波荡,随着人体的动态而变化无穷,具有独特的律动之美。服装设计的意境还需要通过“形”与“神”的统一来表现。“形”是指面料、色彩和形态所构成的服装形象,给人以直观的美感认识;“神”指服装形象创构的风格、氛围,给人以深度的审美体验和想象空间。“形神统一”和“去形留神”是服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形神统一”要求服装的设计要素和构成方法符合意境表达的需要,具备特定的秩序,各部分之间和谐统一,设计素材的加工、提炼和重组与所要表达的意境成为有机整体,通过富有象征性的艺术语言拓展艺术想象,以有限的形象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去形留神”要求服装设计做到恰如其分,设计元素的取舍应根据所要表现的意境而具有特定的规则,在设计中只有去掉多余的内容,才能突出其精髓和特征,传递服装的内在美感。

  基于中国美学的服装设计可以从核心层次、中间层次、外表层次出发,从不同的层次展开美学表达。即可以从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中寻求,确定造物追求的精神核心;也可以从典型的中国美学意境中寻找方向,通过合理选择和组织设计元素“传情表意”;还可以在服装的材料、造型、色彩等外在形式中直接采用中国特色元素,体现鲜明的中国传统特征。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需要把握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象征内涵,以点、线、面、体等要素塑造服装形态,以均衡、对比、韵律等形式法则传达特定的意义,展现特定的审美特征。

  2.1精神内涵和诉求美学是哲学的一部分,中国美学潜藏于儒家、道家、禅宗以及楚骚的思想智慧之中,构成了中国美学的四大体系。不同的美学有着各不相同的核心观念,为艺术创作和造物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2.2美学风格的传达风格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独特表现,是具有概括性的整体特点。美学风格的传达是将内在的精神意蕴赋予表象,是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的结合。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对诗歌艺术创作进行了总结,将典型风格分为雄浑、冲淡、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等二十四种,对相应的美学意境进行了分析,形象地概括了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清代黄钺仿司空图所做的《二十四画品》将中国画的风格分为沉雄、冲和、淡远、朴拙、超脱、荒寒、清旷、圆浑、幽邃、明净、简洁、精谨、空灵等二十四种,将视觉艺术的抽象情态进行了归纳,分析了画艺创造的典型境界。这些中国美学的典型对服装产品设计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在表达中国美学时可以选取这些典型风格进行展开。服装美学风格是通过设计元素及其组织关系形成的,风格是主观性的感受,并具一定的特点、共性和稳定性。在服装中,儒家美学注重端庄、含蓄的文质彬彬,道家美学强调自然、不事雕琢的洒脱,禅宗美学追求质朴、简约的自由自在,楚骚美学充满神秘、浪漫的绚丽姿彩。中国美学的多样化造就了服装风格的不同特征,有着重体现“天人合一”的古朴、自然之美,也有注重洒脱、灵动的超越之风,有注重表现“出水芙蓉”般典雅、内敛的含蓄之美,还有奢华、繁复的华丽之风,其风格的迥异也正体现了中国美学独特的包容性。

  2.3外在形式的表现服装外在形式是人们所能看到和感受的客观存在,其形式要素包括材料、造型、色彩、图案、工艺等,这些要素是服装设计的基本内容。材料是表现产品造型的媒介,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性和语言,材料通过自身的质感米乐、触感以及加工性能、成型性能传达出独特的美感。基于中国美学的服装设计首先应该从面料的选择入手,以天然材质为主,或是运用一定的手法对面料进行加工再造。中国特有的材质更适合作为表达中国美学的设计语言,例如中国本土原创品牌“天意”就以莨绸为面料,推动相关传统织造工艺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天意”品牌也由此成为传承中国纺织文化的代表,莨绸服装成为其品牌的显著标识。造型是最重要的外在表现要素,体现了产品的外形轮廓和内在结构。西方服装的造型立体,突出人体特征,甚至使用裙撑、肩垫等附加物改造人体,夸张地表达人体造型。而中国传统服装多采用平面剪裁的方式,结构平直,服装造型柔和,具有较多的自由松量,随着人体的活动呈现出轻松飘逸、随形而变的特点。人类对于色彩的感觉是最为强烈和直接的,色彩的美感来自于鲜明的视觉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丰富联想。中国的五色观体现了“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其色彩理论影响了人们的造物设计和生活礼仪,支配了各领域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中国色彩美学体系。作为色彩本源的青、赤、黄、白、黑具有丰富的意义,代表着方位、季节、相生相克等观念。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色彩的偏好又在不断变化,中国奢侈品牌NE.TIGER总结了华夏数千年服饰文明的色彩脉络,提出以黑、红、蓝、绿、黄作为华夏礼服的基色,使色彩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美学符号。图案是表达中国美学的一种直观形式,同时也深赋象征意义,是心灵世界的外现化和抽象化。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相对的独立性使其可以方便地运用在服装中,通过面料织造、色彩变化、刺绣装饰等方式体现出来。服装上的图案是民族符号的标识,包括了抽象、具象、夸张、写实等多种形式,涉及花卉虫鸟、山峦亭阁、几何纹样等多种题材。在现代服装中,常常对中国传统纹样进行简化和整合,在保留美学风格的前提下符合当代审美。基于中国美学的服装设计还常常体现在所采用的工艺上。中国传统服饰工艺造诣高超,刺绣、织锦、盘结等都是被广泛应用的特色技艺。镶、嵌、盘、滚等在领口、袖口、门襟、裤脚、下摆等位置的装饰手法给设计带来丰富的变化,也是表情达意、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借鉴传统工艺,采用特有的装饰手法既有助于表现中国美学的意蕴,丰富了现代服装设计的语言。立领、盘扣、偏襟等特色局部设计是传达中国传统服装精粹的重要内容,传统服饰中的云肩、水田衣、马蹄袖等在现代服装中的改造和应用,或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服饰品种,例如肚兜、霞帔的再现,都是表现中国美学的重要元素。在设计中,应该将中国传统服装中具有代表性的局部提取出来,巧妙地与现代服装结合,以呈现中国风格的典型特征。

  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演员是服装的承载主体,通过表演展示服装设计的水平。对于戏剧作品中的同一个人物来说,不同演员的演绎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决定不同演员艺术风格和特点的要素主要包括外在形象、气质、性格等等外在因素,也包括艺术修养、文化水平等内在因素。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需要根据不同演员的这些特点来设计适合的服装,服装的风格、款式和面料等等既要符合演员的个人特质,又要符合剧本中的人物角色特点,这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戏剧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导演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导演要对舞台表演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把控,既要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来分配不同角色的戏份,又要根据剧情的需要来指导道具、布景和服装等艺术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导演会根据戏剧剧本的内容以及自身对于戏剧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来制定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服装设计师需要根据导演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来相应地进行设计。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导演提出的服装设计模式和方案未必得到全部的贯彻和执行,但是服装设计师必须在充分尊重导演的艺术设计和构想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确保服装设计作品能够完全符合戏剧表演的需要,实现艺术的高度融合。

  舞台表演的需要也是决定服装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戏剧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演员除了要保持静态的状态以外,还需要大量的表演动作来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形象。为了达到艺术表演的效果和要求,演员必须要穿戴合适的服装,这就对舞台表演服装的材料、款式、裁剪等等都相应地提出了要求。特别是一些对于动作要求较高的戏剧舞台作品,例如杂技、武术表演等等,服装设计师都要充分考虑到表演过程中演员的各种需要。因此,近年来许多服装设计师都广泛采用了涤纶等耐磨、高弹力材料作为服装设计材料。

  在戏剧舞台表演的过程中,除了演员的因素以外,灯光、道具、布景等技术因素也会对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灯光的明暗、数量、布置等灯光技术的运用,将会直接影响到人物服装艺术效果的展示。例如在相对昏暗的舞台环境下,演员身穿红色、高反光度的服装,配合追光灯,能够产生出十分鲜明的视觉反差,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说,在为戏剧演员设计服装的过程中,服装设计师还要综合考虑到舞台表演的各种技术性因素,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和方法,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提高当代国内戏剧服装设计水平,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几方面做法。

  剧本文本是编剧艺术构思的外在体现。服装设计师通过对剧本文本的细读和分析,要得到文本以外的深层次信息,这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编剧的艺术构思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国内出现了一批新生代的戏剧作家,这部分作家的创作思维较为先进和新潮,这就给服装设计师的文本分析阅读能力提出了挑战。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要对戏剧剧本的文本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和理解,获取更多指导服装设计的信息和线索。

  针对于机织物的组织以及模拟织物纹理专门研发的机织物设计软件,其能够实现从原料纱线、组织,到织物的转换过程。类似于这样的软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处理有规则的织物组织的时候,服装设计者不再需要进行组织图的绘画,而是以设定参数的方式自动完成,无论是组织图,还是穿梭图,或者是纹板图,都会在软件的帮助下实现;其二,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纹织大提花设计过程,是纹板图生产的主要方式。尤其在服装设计系统的应用后,只需要图案扫描输入,凭借组织点以及填充工具,即可达成上述目标;其三,能够模拟生成纱线,并且展现出更加理想的效果图,也是进行纱线配色方案设计的理想化方式;其四,改变了以往机试织工作方式,以好的纱线组织进行织物模拟,由此展现出良好的模拟效果,可以使得设计的周期得以不断降低。

  这种软件关注的是针织物的设计和模拟。服装设计者可以凭借纱线、针法、图案等因素的应用,使得设计针法图模拟织物展现出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讲,此类型的软件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仿真纱线设计工具,依据设定的纱线原料等参数达成模拟纱线的实际效果,看起来如同逼真的毛羽一样;其二,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段,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针法图设计,不仅仅可以保证针法效果,还可以实现针法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其三,色纱映射功能的发挥,不仅仅可以使得纱线颜色和类型得以改善和调整,还能够实现纱线产品的丰富化;其四,在图案设计工具和图像处理的帮助下,可以更加快捷地生成针法图,由此展现出更加好的提花效果,这样的效果可以以打印文件的方式展现出来,是比较直观的。

  图案设计软件是针对于图案设计和配色功能而研发的软件。在图案设计软件的帮助下,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设计出更多的面料图案,并且以模拟效果展示,推断其方案的合理性。具体来讲,其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强大的设计工具,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效果图案,更可以依据服装设计要求,对于图案进行重新编辑处理,由此得出全新的面料图案,在电脑和手工创作方式的融合过程中,展现出设计的艺术效果,以满足服装设计的需求;其二,软件内置的各种款式,都是符合市场流行趋势的,并且还会不断地实现更新和维护,能够将其成为服装设计的信息库,服装设计者可以将其作为款式模拟的存储空间,以实现服装设计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其三,在通过对于多种面料图案进行模拟之后,从面料、图案和配色等角度去实现服装设计,由此去选择最佳的服装设计方案,也是比较重要的。

  印花分色系统是针对于印花环节的软件应用。一般情况下,将需要印制的图案进行分色处理,以黑白稿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以胶片的方式实现制网,在强大矢量图案的帮助下,将色块图案、曲线图案展现出来,是比较理想的处理手段。具体来讲,其强大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分色功能,不仅仅可以顺利地实现分色,更可以在处理水彩,相片之间区别的过程中,制作出高难度花型;其二,对于图像的尺寸没有过高的要求,没必要去担心图像的大小问题;其三,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网型,比如纱网、标准网等,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平网、圆网或者转移印花的设计需求;其四,可以在分色软件的帮助下,实现对于黑白稿的处理,并且由此实现制网机的构建,可以最大限度的缩减设计环节,使得设计精度得以全面提升。

  作为一种全新的环保型印花系统,不仅仅可以分色制版,还可以将图案直接喷印到面料上。这种软件的系统在于:工艺简单化,打样快捷,可以依照设计师的设计需求对于设计图案进行变更,是服装个性化产品的制作之路。具体来讲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不会受到印制数量的影响,长度范围没有多大要求;其二,对于生产模式没有过多要求,无论是小批量,还是大批量,都可以进行直接操作;其三,印花速度和质量的提升,使得用材也不断降低,并且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必备工具设备;其四,基于数码喷印的花型和色彩,难以进行复制和仿冒,是保证厂家和设计师知识产权的良方;其五,生产过程不会产生污染,是处理服装生产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社会定位来选择合适的服装,而一些特定的服装则可以一眼就对其产生某种形象的判断,如医生装、警察装、消防员装等等,淑女风格的服装人物自然清新;民族风格的服装人物朴素而美丽;中性风格的服装人物自信、高雅……服装的特定印象同样也适用于影视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如抗战剧中的军装可以让观众快速的分辨出敌我的身份,以不同国家的军装来体现人物的立场。还可以通过一些小的变化塑造人物的个性,如抗战时期佩戴红领巾给人的印象是红色、神圣的革命情怀,而当某一个角色将其从颈上取下,绑在手腕时,一个和平时代调皮学生的形象跃然而上,带给人红色革命的怀念与思考,也在无形中立体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让人不禁想到该角色的思想定位及行为走向,以及在剧情推动中的作用。

  在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服饰往往凸显出角色的社会背景,或简单朴素,或华丽大方,或魅惑十足,随着人物的处境随剧情的展开而发生着种种的变化,他们的服饰装扮自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中,人物处境的改变进行相应的服饰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比如近年来十分火热的宫廷大戏《甄嬛传》里不同时期的甄嬛服装是不同的,进宫时高高的对襟领子,盖住脚面蓝底梅花的长裙;与果亲王约定时浅紫色上衣,下裙深绿色;离宫时白色短褂,黑色百褶裙;倚梅园穿的斗篷,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及在行宫避暑时为衬托陵容的清新雅致,原著是这样写道“择一身胭脂色绡绣海棠春睡的轻罗纱衣,缠枝花罗的质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玲珑浮凸的浅淡的金银色泽”……服装的变化都随着甄嬛的心情、处境在发生改变,全方面的凸显人物在不同处境中心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影视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举止、画面的颜色搭配、镜头的任意切换都可以表现出人物情绪的波动,服装设计同样也能为其增加一分助推力。在现代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往往可以通过服装来看出一些端详,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张曼玉在电影《花样年华》中所扮演的主角苏丽珍,整个电影共出境了20余套旗袍,每一处旗袍都代表了主角苏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旗袍颜色顺序的变换,开始她刚出场时是一件橙黄色很鲜艳的旗袍,随着剧情的发展,她渐渐发现老公外遇的过程中,旗袍的颜色越来越暗,橙黄到深红到暗红直至到灰白,那时心情已跌到谷底了。令人眩目的旗袍使她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时而大度,每一件旗袍都代表着女主角苏丽珍的心与情,她不停的换着旗袍,却换不掉身上越发柔美成熟的女人气息,可以说每一件旗袍下的美是不同的。但其变化不休服装,实际上却反衬出了苏丽珍寂寞压抑的心情。

  虽然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我们的生活空间正逐渐被其各种衍生物所占据。于是,在科技与自我之间,我们也在寻求新的平衡:对自然生活的渴望、对无拘无束人生的向往、对自然清晰的认识与再认识、对科技客观的评价与把握、对精神空间的深层探寻、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反思......一场场国际时装秀都强烈地给我们这些信息。消费者、生产者、乃至民族和国家都十分关注服装设计的国际宏观趋势。

  服装设计的国际宏观趋势是设计师必须把握的重要趋势。它体现了设计师对社会的深层定位,其包括三大趋势:运动系列、环保系列和高科技面料的运用。

  现在不论是T台还是大街,时尚的运动风扑面而来:窄小的茄克、轻薄的裙子、流线型的轻便女鞋加上高科技的材料和舒适的剪裁,拉链、连帽设计、尼龙搭扣、T恤、热裤......其实,这并非一夜之间的改变,时装与运动装的“感情”由来已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蒸汽机车和商用飞机使人们感到空间在不断变小、好莱坞的影剧院和纽约的摩天大厦、汽车和家用电器、各种传播媒介和每天塞满家庭信箱的各种推销目录将人们推向一种前所未有的快节奏生活。女人们纷纷走出家庭从事各种工作和体育、娱乐活动。敏感的设计师们很快抓抓住了这一社会变化。“时装女王”夏奈尔在女装设计制作中首先引入了针织概念,设计出朴素而时髦的机能性很强的管子状女装(将在此之前只用与于男式内衣的针织面料做成男式女套装,无领对襟羊毛衫套等),虽然她的锐意创新招来非议纷纷,但却同时发出了一个革命的信号:柔软、轻巧、不皱、针织令行动自由,让身体毫无羁绊地移动。它使人感觉自由舒适又毫不影响优美风度。同时夏奈尔还创作出长及腿肚的长裤、平绒茄克和大框架墨镜等一系列运动型作品,被誉为“运动型之母”。夏奈尔虽然“只有一种样式”(夏奈尔自称),但她的样式却有惊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这是一种与现代生活非常合拍的,结构简练、合理、实用性很强的20世纪的代表作。

  历史上运动时装成功范例府拾皆是:八十年代,极富运动精神又不缺乏女性味的索尼娅·里奇尔那舒适的海绵慢跑鞋是妇女们的青睐之物;她们还爱穿马里捷和费朗索瓦·吉尔搏设计的牛仔衣;还有十裁不衰的鳄鱼翻领运动衫;雷佩托设计的轻便舞鞋,混色的阿迪达斯迷你茄克和飘马的塑料运动包......

  近几季的运动系列服装更是愈演愈烈,在颜色和面料上,金属系列与明亮色(鲜黄、粉玫瑰色、橙色、草绿色、靛蓝色等,虽不是整体使用,但却有一种标志、一种在路上起信号的作用)的搭配,面料采用半透明尼龙、浆棉府绸、丝质雪纺、网状面料、翻新牛仔布、皮革、仿毛皮等;在外型上采用无袖短上衣、T恤、包型臂饰、无袖背心(两种面料叠用)、皮上衣、短裤、五分裤、运动配饰等,值得一提的是腰间背包,包型臂饰,展示出青年人希望两手空空,无任何负担,渴望自由的思想;在服装细节处理上,拉链与系带结合使用、衣兜处凸型滚边、暗扣新用途——尼龙搭扣、金属小扣、拉链代替钮扣、同质材料与其它材料综合使用,鞋子使人想起那种专门保护脚的鞋子——流线的造型从侧面看象一辆法拉利赛车,等等。现在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年轻人或是长者,都穿上了球鞋和轻巧的茄克,运动装消除了年龄、性别和阶层的差异,难怪一位时装史学家说:“运动装是一个全球化世界的标志性产物,过去的价值观失去了它的合理性,而人类尚未发明出新的玩意儿取而代之,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前途难卜的千年。面对疑惑,有两种态度。聪明的人踩着篮球鞋、套上拉链衫轻松自在地冲向未来,其余的人则蜷缩在自己狭小的壳中。”

  横亘于两个世纪交汇处的运动装选择了我们,紧张工作下的新千年的我们能拒绝她吗?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设计倾向。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国际时装设计大师们掀起了一股“生态学热”的风潮,不断推出环保系列服装,而且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这股热潮有増无减。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以自己的生态环境换来了这种发展:黑烟、废水、废气、酸雨、温室效应、原油污染、病牛病等,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于是各国人民都开始自发地反省和制止人为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国际性的环境保护组织成立了。时装向来就是社会事象的睛雨表,“生态学热”这一主题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现在国际时装设计在这一趋势中的主要特点是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和新的节俭意识。

  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海滩色、泥土色、森林色、天空色、冰川色以及非洲原始民族的自然色彩是设计师的主要用色。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在面料上选用一些未经人工处理的本白色原棉、麻、生丝等天然纤维织物,加上粗糙的手感;在造型上采用不加垫肩的自然肩线,追求无拘束的舒适性、原始民族服饰中一些自然随意的造型特点以及“内衣外化”、“薄、透、露”等手法大量使用;同时伴随生态保护意识出现的是人们对资源的珍视,开始重“质”而不是重“量”,追求以最低的素材发挥最大的效益,强调节约和废物再利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的“破

  烂式”令世人瞠目,现在许多设计师的作品也出现了类似的设计倾向:故意露着毛边或流苏装饰,或不拆衣服的缝捺线,或有意暴露衣服的内部结构。甚至粗糙的大针脚也成为一种绕有趣味的装饰。在2000年12月份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在日本设计师古川云雪先生的时装秀中始终给我们贯穿一个理念,那就是环保:手绘的鹦鹉图案、针织面料上印的昆虫图案都出现在时装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渴望,更重要的是这些面料大都是由环保厚材料做成的,就是用饮料瓶碾碎后纺成的,他说:“我热爱自然中的色彩和图案,太阳的火红、鲜花的艳丽及各种生物的形象、都是我灵感的源泉。这次时装秀的主要目的是要向人们提倡一种环保的意识,环保理念深入到我的服装中,热爱自然就要保护它。这些环保面料设计成的时装,既是人类一种智慧的展现,对大自然也是贡献,而且对身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对皮肤也有一些好处。”

  这些现象,无不说明一个事实,环保这一主题在时装界方兴未艾,从某种角度看,它将引发一场人类服饰文明的深层革命。

  高速发展的科技使我们的很多需求得到了满足,但同时也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制造了不少麻烦,我们面临着由于臭氧层的破坏而导致阳光中过度紫外线的辐射;电脑、微波炉等家电以及手机的电磁波的辐射等,这些辐射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抗此类辐射的新型面料,同时随着我们人类自身文明的发展,我们其他的诸如舒适、保健、防水透气、免烫、防油污等需求也要得到满足,现在,高科技已能使我们的这些种种需求变为现实。例如,用微细旦长丝制织的高密度织物,具有优异的防水透气功能,解决了以前防水织物闷热不透气的缺点;“棉+莱卡”的内衣解决了以前纯棉洗涤后变型、缩水、走样的问题;“舒丝莱卡”这种高科技材料做成的内衣在强化塑身承托效果之余,更让女性感受到贴身的舒适与自由,打破了有关内衣“修形与舒适”不可兼得的观念;还有冬暧夏凉的面料、反射红外线的面料、消臭面料、防蚊虫叮咬面料、智能播放音乐面料、随环境温度或光线变化而出现变色的面料等等。这些高科技功能性面料不胜枚举。千变万化的面料为服装设计的国际宏观趋势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服装与高科技面料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服装设计的国际宏观趋势是以面料材质为构思创造的源泉,通过面料发挥与众不同特色,表达时装设计师的创意与灵感,传达服装最本质的美。现在高科技功能性面料正在走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运动系列,环保系列,高科技面料的运用这三大宏观趋势并不是单独存在、绝无联系的,一方面,所有技术性的发明和新面料首先运用到运动服装,如前面所提到的冬暖夏凉的面料首先运用在登山服,消臭面料运用到足球服、反射红外线的面料运用到长跑服等。再如古川云雪先生的环保系列时装面料本身就是高科技面料;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人类自身不断变化的需求心理的作用,总是希望有新功能的新面料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这就促使新面料不断地被开发和被国际时装设计师们所运用。可以说运动系列、环保系列这两者与高科技材料的运用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一体。

  [1]李当岐《服装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97~2991998年7月第一版

  在编织艺术品中,丰富多彩的图案大多是在艺术品编织过程中形成的,有的编织技法本身就形成图案花纹。因此,编织技法对于编织艺术品的造型和图案装饰有着重大的作用。常见的编织技法有平纹编织、缠结编织、斜纹编织、螺旋编织、连珠纹编织、挑压编织等。

  是最简单的一种编织方法。它的编织是采用经纬垂直交叉的方式,线料隔根交结完成,纹路表面经纬根数相同。

  此种方法是用纬条与经条缠绕编织在一起,纬条缠绕经条360度,然后依次类推进行编织。

  是编织艺术品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它也是采用纬与经垂直相交,先是纬上压二经,然后经上压二纬,一织纬一经移,最终作品的组织结构出现人字交叉纹,与现今的芦席纹理类似。

  将线材从一头开始卷绕成螺旋的盘状,再用细针线将其固定缝住,这种方法与现在的日蒲团的技法基本相似。

  是多根纬线间隔穿行盘绕经线,形成“口”型,采用此法连续盘绕编织,最后成“品”字形,品字纹由此而来。品字纹理的特色是凸感较强,适宜表现编织品上需要重点突出的形象;不足之处是编织组织结构不够牢固紧密,多个部分运用此法编织会使得织品架构松散,易变形。

  采用多根纬线盘绕单根经线排列编织,形成点状的织理,其样貌远看像珍珠形状,因此取名连珠纹。连珠纹的特点是点状纹形排列形成凹凸的肌理效果,视觉冲击力强。

  是利用编织的材料经纬交叉、互相挑压编结成块面状。其艺术特点是编织物牢固结实,但视觉感单一,缺少变化性。

  编织艺术运用在服装设计中由来以久,许多服装设计大师也十分钟爱编织艺术,有些艺术家甚至用毕生精力研究编织艺术,例如:苏格兰艺术家LiisaHietanen的针织艺术品维妙维俏;巴西手工钩织服装设计师海伦罗德尔,每个系列服装作品都手工制作完成,具有精致、创新、高价值含量的特点。编织艺术服装指服装的内外造型设计、服装的色彩图案、服装的整体视觉肌理感受是运用不同的编织技巧完成的,因此服装在造型、色彩图案、肌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设计特色。

  编织服装的廓形是指在服装内外部款式造型上设计变化,它也是编织服装的重要环节。编织服装造型一般以其独有的视觉肌理感而著称,服装款式造型相对较为简单,通过编织面料的肌理效果和造型上的变化来展现其外形特色。编织服装设计中常用的几个廓形是:A型、H型、T型、X型等。A型编织服装的特点是整体造型呈现出服装上面部分较为紧身,下摆设计宽松肥大,人在运动中富有动感,这类服装具有宽松舒适、休闲简洁的风格特征。H型编织服装的造型特点是服装从上至下都是直筒状,腰部不收身,服装显现出宽松和舒适的特点,同时具有服装原始的质朴感。T型编织服装的造型是着重在肩部的夸张设计,通过对肩部的延展与设计,服装具有一种军旅风的潇洒感,如果搭配上帽子和腰带则更加突出T型服装的艺术美感。X型编织服装造型是注重缩腰设计,由此体现出人体的曲线美,服装具有优雅、女性化的特征。

  编织艺术服装是运用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通过一定的编织艺术处理手法而设计出形态各异的服装造型。点、线、面、体是最基本的造型要素,不同点的运用在服装中就会产生不同的造型风格,在编织服装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服装编织材料的丰富性使得点、线、面、体在服装中的运用千变万化,我们可以编织出纽扣、编织出胸花等,然后将其装饰应用在服装作品中,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同时产生节奏感和动态美。

  编织面料具有卷边性的特点,编织服装在边口部位的设计上会有别于其他面料的服装,一般服装的边口造型设计会选择在颈部、肩部、袖口、裙摆等位置,编织成立体造型的边口可以增强服装的层次感,而且具有收口的功能性,同时可以做装饰,立体编织卷边造型设计使服装在肌理上更加丰富。

  图案装饰是编织服装中运用频繁的技法,由于绳线本身的特性及编织技法自身的丰富性,因此在编织服装的图案设计中发挥空间较大,通过不同颜色绳线的组合,不同材质绳线的搭配,不同绳线编织技法的使用等形成不同的编织装饰图案,基于绳线编织的局限性,编织装饰图案的设计为服装设计本身增色不少。3.5编织艺术在服装配饰造型上的应用服装配饰是服装设计中重要的搭配元素,它能衬托服装设计作品的美感和设计感,是服装设计师们常用的表达技巧。通常编织服装配饰有头饰、项链、帽子、手套、围巾米乐、胸花、袜子、腰带、包等;在服装设计中起到了点缀服装的作用,增强服装的装饰造型效果。例如运用一些仿生设计学知识编织配饰,配饰造型独特,别具特色。

  “联想”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种现象,它是创造力的前提。构成是一种视觉艺术,它是由角色链接反应和感知的视觉语言。在构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构成最基本要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花布表现的一组纹样、服饰的纽扣或一朵装饰造型,把一排扣子联想成一条线,或粗或细的线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在服饰设计中,点状纹样可以形成丰富的、具有节奏感的视觉效果。另外,设计者经常选用协调的服饰配件作为点的要素加入设计作品,这些要素通常作为点睛之笔,起着视线焦点的作用。同样,在服饰设计中线的应用频繁而生动,粗细、曲直和长短等不同形态的线都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与性格。而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均可以由自然中的一切可视形象如植物花卉、人物及动物等,通过构成设计用抽象的几何形体作为其设计形式,尽管没有保留生活中的具体形象,但生活中的意境、情调的抽象感觉仍然会通过运动、秩序、对称、协调、韵律等形式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可见,服装整体设计中处理点、线、面的关系就是平面构成的过程。

  色彩最能体现个人的魅力、个性及审美情趣,也是最能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动力源泉。人们对色彩的感知会因为个人的性别、年龄、经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传统习俗等方面因素而受到影响,所以色彩的心理感知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层次结构,色彩的知觉过程是人们的心理与生理对于色彩的感知过程,色彩知觉的审美过程,正是人们从记忆到想象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是主观审美主体与客观审美对象互相作用的心理过程。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色调和色彩的功能、色彩的视觉心理、色彩的采集重构组合,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物特点,让色彩突出人物形象个性,展现服装风格。色彩是构成服装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了解色彩规律,掌握色彩构成原理,在服装设计中正确运用色彩,才能使服装设计锦上添花,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创造力是指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加工组合,进一步创造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运用创造力,学生可结合一些外在因素,如解构分割、排列重构等创作形式,创作出更浅析服装设计中的构成教学钟朝玲摘要:构成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是最为典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多不同风格的服装。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由最简单的造型元素点、线、面在三维空间中对学生进行训练的结合体,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意识到空间的存在,提高空间感,以自然的形式创造更多的空间。人体是一个天然的造型,立体构成不可能创建一个与人体的具体形状完全一致的造型,但可以创造出三维人体的结构模式。在立体构成的训练中,可以选择比较常见的材料,如,纸类材料有白色卡纸、有色卡纸、吹塑纸、牛皮纸、普通纸和皱纹纸;线类材料有棉、麻、羊毛织物;面料有棉布、斜纹布、纱;此外还有钣金、玻璃纸、塑料管;等等,只要可以使用的材料都可以利用起来。在实际表现中,引导学生先用纸张剪出一个原型纸样,黏合人体模型后,再将该模型结合服装款式的变化进行服装造型的表现,这一过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普通的切割方法,也可以采用粘接方法,只要达到最佳着装形态即可。在最短的时间里,让设计人员在真实的三维空间内能直观地了解服装设计创意的成形效果,而不是真正制作服装,这样能减少材料的消耗,是一种简单灵活的服装建模方法。由于这一过程能产生偶发的奇趣效果,学生在获得空间感的同时也可以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增强空间想象力。

  老师要想建立创新意识,首先就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如今教学的现状就是一个老师任教的科目通常是比较固定的,时间久了之后难免会产生松懈的想法。所谓“温故而知新”,老师要不断的巩固原有的知识,打好专业基础,才能在已有的知识里琢磨出新的感悟。

  服装设计一般是随着潮流不断的发展变化,要想设计的衣服时尚,任课的老师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知识面,结合时代的发展来不断的更新设计观念。只有老师建立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当季的时尚会来总结如今的潮流走向,不断的提高自己对时尚的认识,总结出新的服装设计经验,以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不仅要靠专业知识和观察时尚会来培养,还需要老师不断的挑战自我,勇于创造科研成果。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老师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还可以在通过跟别人的交流过程中汲取到好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总结出新的教学心得。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如今的教学模式停留在老师一味的传授知识、学生一味的接受这个层面。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毕竟实践出线.将教与学巧妙结合

  在如今的服装设计教学中,还是老师教学的时间比较长,老师通常在课上占有主导的地位,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情况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得越来越低,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不灵活,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教与学的关系协调好,教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有时间去吸收知识,在理解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设计。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多提问,激发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他们的思维发展。

  如今的科技水平发展较快,在教学中也应当进行适当的应用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老师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不再是枯燥的板书和文字教学,不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更直观的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和音频、PPT等,方便学生更容易接收新的知识和时尚信息。

  服装设计的灵感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只学习专业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还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的文化知识,比如艺术、歌曲、文学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放一首古典的歌儿,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服装设计。在学生设计好之后老师要对每个作品进行评价,不管设计方案的好差老师都应当对学生予以鼓励的态度,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发散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有信心设计更多更好的作品。